六、渲染器面板参数 Global switches 全局开关面版,几乎所多的教程都有讲解。这里我只简单谈下该面版的使用心得。通过对全局参数的灵活控制,我们可以节省很多的工作时间左侧值得一提的是:Don’t render final image(不渲染最终图像),通过设置该选项,我们可以在渲染静帧及动画的光子图像时节省很多时间。 右测的选项常用到:Reflection/refraction(反射/折射)及Max depth(最大深度)。灵活的控制反射/折射及其最大深度,可以在测试场景时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。下面还有对场景贴图的控制,以及我们常用的Override mtl(覆盖材质)
Image sampler(Antialiasing) AA抗锯齿这里我使用了Adaptive DMC配合Catmull-Rom。通常Adaptive DMC搭配Mitchell-Netravali,这里考虑后期处理方式的不同而选用了边缘锐化的抗锯齿方式。
Indirect illumination 间接关照这里搭配了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lrradiance map 配合 light cache(以下简称LM,LC)该模型搭配下渲染速度和质量都是很不错的。 LM:这里因为我使用了发光贴图,发光贴图尺寸的计算比较麻烦,一般我设置为最终出图尺寸的四分之一,基本比较适合。这里LM设置如左面所示:Min rate-3,Max rate -1;HSph. subdivs 45,lnterp. samples 20。 如果直接出图的话我设置的更低一些:Min rate-3,Max rate -2既可。
Light cathe 灯光缓存这里我设置了比较低的数值。Subdivs 1000,Sample size 0.015。比较低的细分搭配上稍微精细的采样大小,速度和层次感都还不错。下面我还开启了灯光预渡器,对于一些模糊材质在渲染最终图像的时候会加快一些。另外右侧我钩选了保存直接光,这样的话出图的速度会快很多,但是阴影明显没有不保存的好。至于是用于否应按照个人的情况而定。
Environment 环境面版中我没有刻意的去使用天光,仅仅是开启了反射环境。颜色我设置为淡蓝色,强度为5。目的是整个场景物体反射的高光略带点冷色,增强视觉层次。
Color mapping 这里的参数其实最没有固定性可言,都是根据场景渲染后层次而设置的。该场景我使用了1.5版本增加的Reinhard暴光控制方式,混合了线性暴光和指数暴光。使用起来很方便,部分教程和书中都有介绍,在此我就不多讲解了。主要参数有强度,混合值(混合值大于等于1时接近线性暴光,小于1时接近指数暴光)。另外比较重要的参数就是对GAMA值的控制,这个要看个人显示器而定了。
DMC Sampler 随机准蒙特卡罗采样器中的参数对渲染速度及渲染质量影响很大。这里我使用的参数基本属于比较低的数值。这些也应和自己的工作环境相结合,适合就好。
System 系统面版也有很多细节的地方,也对渲染速度影响很大。 Max. tree depth90,Dynamic memory limit 600MB;这两项数值一般要看机器硬件而定,内存越大,设置越高渲染越快,反之内存较小则不适和设置过高。右侧主要对渲染块大小及渲染样式进行设置,渲染块越小越节省内存,反之则越耗费内存。最后关闭 VRAY信息窗口。
本文仅为提供更多参考信息,不代表PConline同意其观点或描述,如须转载请注明出处。 |
閺€鎯版閹存劕濮�閺屻儳婀呴弨鎯版>>

键盘也能翻页,试试“← →”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