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阅读:国产系统大有可为!从鸿蒙看未来操作系统的大潮国产系统大有可为!从鸿蒙看未来操作系统的大潮

2019-08-17 00:15 出处:PConline原创 作者:Aimo 责任编辑:censi

  [PConline杂谈]最近,令消费者们乃至业界最为之一振的消息,可能就是华为鸿蒙OS的横空出世了。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鸿蒙OS的种种消息,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,这对于国内企业乃至国人而言,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支强心剂。

鸿蒙OS

  根据华为的介绍,鸿蒙OS亮点多多。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操作系统相比,鸿蒙拥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设计,例如微内核、跨平台、多终端生态共享等等。而人们对于鸿蒙的期望显然是非常高的,不少朋友都希望国产操作系统能够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,鸿蒙OS的出现,令人看到了这股希望之光。

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技术和商机千变万化。通过操作系统变革、在市场攻城略地的,早有前人。例如大家熟悉的iOS、安卓和Windows,在近年来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,以变求胜求生。那么操作系统近年来都有怎样的革新大潮?鸿蒙OS将会有怎样的广阔前景?这就来以鸿蒙作为切入点,来谈谈操作系统的一些发展趋势吧。

  微内核是大势所趋?

  说起鸿蒙最吸引人的一个亮点,可能就是“微内核”了。目前我们熟知的操作系统的运行通常拥有一个内核,内核一般会提供进程管理、资源调度、数据存取等操作系统所需的基本功能。不同的操作系统,它们的内核设计不尽相同,在技术开发和用户体验方面的表现,也存在显著差别。

鸿蒙OS架构,微内核是其一大特征
鸿蒙OS架构,微内核是其一大特征

  虽然有的朋友对系统内核这一概念感到陌生,但实际上,大家日常使用电脑手机时,就已经能切身感受到不同内核带来的影响。例如同样是开放授权的操作系统,安卓和Windows的安装升级体验就大有不同——用户不能为手机随意安装安卓系统,升级往往也需要经由各家OEM厂商;而Windows则每台PC都可以安装,且升级也能由微软统一推送。为什么会由这样的差别?内核就是原因之一。

  安卓基于Linux打造,而Linux是一个宏内核的结构,Linux的驱动和内核紧密整合在一起。要适配某种硬件,得先把驱动整合进Linux内核当中,因此手机想要升级系统,需要厂商把驱动整合到系统当中,再把系统推送给用户;而Windows则属于有点接近微内核的混合内核结构,内核和驱动是分离的(Vista后绝大多数驱动只运行在User层中),且微软提供了标准驱动模型(例如WDDM图形驱动),因此可以灵活适配各类硬件,升级维护更方便。

安卓系统架构图
安卓系统架构图,可见大量驱动都整合在Linux内核当中

  由此可见,内核的差异,可以令系统在升级维护方面的表现截然不同。宏内核整合了更多功能,而微内核则将功能拆分、模块化。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硬件形态变得越来越百花齐放,想要在不同硬件上建立起统一的平台生态,组装更灵活、更轻量的微内核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

  实际上,近年来系统内核的微型化屡见不鲜。例如安卓8.0开始推行Project Treble,将驱动和内核剥离开,理想情况下用户无需等待厂商的驱动适配,也可以通过单独升级系统分区更新到最新版安卓;而谷歌的尚未推向市场的Fuchsia系统则更进一步,使用全新微内核“Zircon”,而根据目前的消息,谷歌打算将Fuchsia打造成为一个跨平台的系统,除了适配手机平台,还能够在物联网上征战。

安卓的Project Treble
安卓8.0后引入Project Treble,将OS框架剥离

  除了安卓,历史更悠久的Windows也在发生变化。Windows本来就比Linux更接近微内核,而为了进一步适应移动互联网,微软还打算让Windows变得更加模块化,例如让Shell和内核分离,打造出Windows Core这样的能够适配物联网的系统。得益于Windows Core模块化的特性,微软可以开发出多个Shell,来适配折叠屏、HoloLens等设备,Windows在移动市场是否能卷土重来,或许就在此一举。

Windows将会进一步分离内核
Windows将会进一步分离内核,以适配更多设备

  可见,得益于扩展性强、维护方便等特点,微内核在近年来的确备受业界青睐;华为的鸿蒙OS采用微内核,顺应了当下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潮流,前景可期。

键盘也能翻页,试试“← →”键

关注我们

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