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:这一部分涉及《箴言》第二章。 CPU是计算机的心脏,是控制程序的核心。只有真正了解了CPU的结构和运行机理,才能真正编出优秀的 程序。...以至今天如火如荼的64位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CPU确实是计算机的核心,但是是不是一定要了解了CPU的结构和运行机理了才能写出漂亮的程序呢?我觉得不一定。软件是分层的,每一层都有可能出漂亮的软件。如果你希望在底层,尤其是和硬件关系密切的层,比如操作系统硬件核心层写出漂亮的代码,当然需要深刻理解CPU的结构和运行机理。然而,如果你的工作层次较高,那么你实际看到的已经不是硬件CPU了,而是你的操作系统,开发运行环境等一起提供的一个“虚拟”的机器了。就如我们在用汇编开发程序的同志,一般不太会关注CPU内部的逻辑设计吧。
至于64位机,呵呵,前途究竟如何还是个未知数,毕竟AMD推出64机后,Intel并没有立即跟进,好像还没有到“如火如荼”的地步吧。开个玩笑,如果AMD的64位机工作在32位时能发挥哪怕1.5倍同档次32位机的性能,我也就会毫不犹豫的淘汰我这片AthlonXP了 :-) 当然,64位取代32位是必然的,只是个时间问题了,兄弟们努力啊,编出牛牛的软件,充分去发挥硬件的优势和特点啊 ;-)
RISC就是在设计CPU的时候,只把最常用的指令用硬件来实现,其他的指令都通过微代码用软件的方法模拟实现。CISC是一种指令对应一组执行单元的体系结构。不过,随着CISC工作频率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,RISC现在已经黯然失色了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实际上,一些CISC CPU也是离不开微代码的,比如Intel就给它的P4 CPU出过微代码补丁程序,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链接http://www.pcpop.com/News/2002/8/7779.shtml。当然,现在RISC体系正面临CISC体系CPU的强大攻势,一些传统RISC服务器供应商,比如IBM,SUN都为了留后手而推出了基于CISC的服务器。但是,市场的选择有时未必就是技术最先进的东西。毕竟最大的芯片巨无霸Intel是CISC的支持者。而RISC和CISC体系之争从来没有个最终的结论。
让我们记住一些闪亮的RISC CPU家族吧:DEC/Compaq Alpha, MIPS, HP PA-RISC系列, SUN Sparc系列, IBM/Moto PowerPC等等,即使有这么一天CISC CPU淡出江湖。
1989年,Intel推出80486芯片,速度上突破100MHz,超过了RISC CPU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按照Intel自己的文档,它1989推出的486DX是25MHz工作频率,一级缓存是16Kb。如果Intel所言无误,那么以这种工作频率要超过同时的RISC,恐怕还是个问题。虽说作频率并不是CPU工作速度的唯一因素。引用中科院和科大做CPU的一个成员胡伟武的话:“我的愿望就是超过Intel,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,我是早上超过洋鬼子,夕死可矣。
不是说卖得比Intel好,我要跑得比他们快,超过Alpha比较难,超过Intel有希望。我们要专注于结构的突破超 过Intel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