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阅读:躺着就能赚钱?在行的“分答”能走多远?躺着就能赚钱?在行的“分答”能走多远?

2016-05-18 11:10 出处:PConline原创 作者:佚名 责任编辑:linshaomei
1付费语音问答“分答”上线回顶部

  【PConline资讯】这两天,可能有些比较喜欢知识的童鞋被一款产品——“分答”刷屏了。“分答”是什么?它不是可乐也不是汽水,它是果壳网旗下“在行”公众微信号的一款付费语音问答产品。这款号称“躺着就能把钱赚了”的产品究竟是怎么玩的?结起来就是一句话:你(我)问我(你)答,有人偷听,你我分钱。

  具体玩法是:用户可以在分答上描述自我擅长的领域,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,感兴趣的用户便可付费向其提问,答主需要在60秒内用语音回答问题。如果答主的答案被别人偷听了,那么题主和答主就能平分收益,每人五毛,你问我钱从哪来?钱就是从偷听的人那里来的,因为偷听也是要收费的!

用户可设置回答价格 用户可设置回答价格
用户可设置回答价格

付费语音问答“分答”上线

  举个栗子:

  以奇葩说的辩手鹦鹉史航为例,他在“分答”开设了账号,设置回答价格:38块。如果你有问题想问史航,那么就需要向他支付38块,同时如果你的问题和史航的回答足够精彩,就很有可能被别人偷听,偷听一条一块钱,这个时候你们两个人每人分五毛,就能“躺着挣钱”了。当然假如史航迟迟不回答你的问题,那么在48小时以后“分答”会给你全额退款。

1 2
向鹦鹉史航提问,有人偷听问答双方均可赚钱

  有用户向鹦鹉史航问的问题:“传授一下高水平毒舌的技法,尤其是损人的“点”是怎么想出来的?”被1664人偷听,每被一人偷听史航和提问的用户都能获得0.5元。这条问题的成本是38元,也就是说只要有76个人偷听,题主就能收回成本,剩下的就都是利润了。

  “分答”上线不过两天时间,鹦鹉史航已经回答了326个问题,赚到19005元,荣登“才华榜”榜首。现在入驻“分答”的基本上是各行各业的“大V”。

史航已经躺着挣了将近两万 史航已经躺着挣了将近两万
史航已经躺着挣了将近两万

  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想起在愚人节那天同样刷爆朋友圈的知识型产品:值乎。“分答”与“值乎”有什么区别吗?难道只是体现在语音与文字的形式上?当然不是,“值乎”的玩法是“我问我答,你看我收钱”,值乎的问答形式是,用户放出问题和答案,并且将部分答案打码,感兴趣的网友可付费刮开。刮开后觉得有用那么钱会转入题主账户。

值乎是付费刮卡的玩法 值乎是付费刮卡的玩法
值乎是付费刮卡的玩法

  “分答”与“值乎”最大的不用就是增加了收入分配机制,只要有第三旁观者的加入,问答双方就都能获得收益,赚取“睡后收入”。“睡后收入”这个说法听起来可能有点恶俗,但是却是最能概括这种收入机制的:“分答”官方会在当晚统计微信支付情况,收入中的90%给用户。

  从“值乎”到“分答”,“知识共享经济”越来越被大众提及,有人说着两款产品都是知识变现的体现。

 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,这真的就能证明知识在变现吗?

2分答能走多远回顶部

“分答”能走多远?

  值乎当初在一夜之间刷爆了朋友圈,但是效果只是昙花一现,现在如果不提及,估计很少人会主动想起值乎。说到底,“值乎”和年前很火的“微信红包照片”的玩法是一样的,都是在贩卖隐私。有网友表示值乎将入口设置在微信朋友圈,其实会令人心生厌恶,因为感觉社交关系被明码标价,伤害了感情

  那么“分答”呢?分答现在的入口也是在微信上,果壳网的创始人表示这是为了“零售化、轻量化”。“分答”现在榜上有名的多是微博“大V”和一些kol,这些从其他社交平台导入的用户带来了一些粉丝,“名人效应”是否会盖过产品本身?例如奇葩说辩手鹦鹉史航,他在分答上被偷听得最多的答案就是:“如果选女朋友的话,他到底是会选马薇薇还是范湉湉”。剥去奇葩说辩手这个头衔,假如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微信用户,还会有人愿意付费去请他回答问题吗?答案是不一定的。

  再说,“分答”上被偷听得多的,就一定是高质量的问答吗?现在“分答”上的问题与答案分类千奇百怪,较猎奇八卦的问答天然地能引来用户的好奇心,这会不会造成题主和答主为了取得高“偷听量”而专门提一些八卦奇葩的问题呢?如何确保“知识价值”大于“隐私价值”,是“分答”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。

分答的提问八卦奇葩 分答的提问八卦奇葩
分答的提问八卦奇葩

   据其创始人“姬十三”表示,在短短一天之内“分答”的用户就激增了十万。但是小编询问了身边的同学,他们都表示不会在“分答”上付费去请人回答问题,原因是不值得,在他们看来知乎上的回答比起60秒语音可能更有质量,反倒是一块钱偷听的玩法比较让他们感兴趣。

  其实现在很多网友愿意为知识付费,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付费“打赏”这点就可以看得出来。但前提是,打赏的内容要让用户觉得值得,心甘情愿付费。“值乎”与“分答”的玩法显然无法保证用户的这种心理。

  “分答”能走多久,是否会成为另一个“瞬间爆发,随后沉寂”的产品我们仍然不知道,但是我们都愿意相信会有用户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。也愿意相信能够实现“知识共享经济”的不仅仅限于大V之间。

相关阅读:

仅限2千元?银行大幅下调P2P支付限额

//pcedu.pconline.com.cn/791/7911120.html

惊现谷歌搜索!搜狗到底在搞什么鬼?

//pcedu.pconline.com.cn/790/7909282.html

阿里在布大局?淘宝电影改名“淘票票”

//pcedu.pconline.com.cn/790/7909281.html

 

关注我们

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